五组:王少言
我学习《水务工程项目管理全流程对标案例分析》课程,3至5点启发:
启发1:提高风险意识,做好风险评估是项目盈利的重要保障。在项目规划、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研判尤为重要。
启发2:项目管理的主要成本是人员成本,开发利用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成本,提高利润。
启发3:项目策划、施工、运营团队应充分协作,共同开展,每个团队都能全过程参与成本控制,确保项目效益。
启发4: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:作为全过程咨询服务人员,在工作中缺少对项目风险的研判,不能为业主提供全面服务,是目前工作的短板。
启发5:未来工作中的能力改善和运用:进一步学习公司及各建设单位关于全过程咨询工作指引文件,做好全过程技术服务的同时给业主带来情绪价值。
第四组:韩庆云
今天我学习《项目成本与风险管理实战》课程,3至5点启发:
启发1:不管黑猫白猫,能抓老鼠就是好猫。面对不同的人、不同的问题,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处理方法,道理一大堆,不解决问题就是废话。与其墨守成规一筹莫展,不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。正规军有时候就是不如“土八路、野路子”管用。先找解决办法,再去研判是否合理合法。
启发2:保护自己,不当“冤大头、替死鬼”。虽说受人之托要忠人之事,拿人钱财要替人消灾,但“业主爸爸”不是真爸爸。我们提供咨询,就算给出不太合理合规的解决办法,但是否落实交由甲方决定。不要自己去替甲方出头。
启发3:感情不靠谱,黑纸白字红印章,才有安全感。不管是甲方承诺的利益,还是需要承担的责任,都要详细的落实到合同内,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。向下的指令、通知、向上的报告等都应当以正式的纸质版文件留痕,才具有法律效益。
启发4: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,高级问题就找高级领导。当一个事件超出了自己的处理范畴时,千万不要自己硬着头皮去解决,角色不对等更会误事。应该及时去找领导反馈,领导有领导的处理方式。
启发5: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:在往常项目监理过程中,对进度管理缺少力度,对进度滞后带来的成本增加意识不够。
启发6:未来工作中的能力改善和运用:通过今天的学习,对成本有了更准确的认识,在后续的工作中使用今天学习的公式及方法做好公司项目预算工作,准确、全面的编制预算。
第二组:赖凤凤
今天我学习《项目成本与风险管理实战》课程,3至5点启发:
启发1:全过程咨询需构建 “全链条成本 - 风险联动体系”
课程强调成本与风险的紧密关联,作为全过程咨询人员,需打破阶段割裂思维。从前期投资决策阶段预判政策、市场风险对成本的影响,到施工阶段将材料价格波动、工期延误等风险与应急储备金挂钩,再到运营阶段关注维护成本风险,通过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成本映射表,实现主动式管控,避免事后被动追加预算。
启发2:科学估算方法是精准成本控制的起点
不同估算方法(类比估算、参数估算、三点估算等)适用于项目不同阶段。在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,类比估算可快速锚定成本范围;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,自下而上估算能细化成本颗粒度。未来需根据项目进展灵活组合方法,结合历史数据建立企业级成本数据库,提升估算准确性,为业主提供更可靠的成本预测依据。
启发3:动态监控工具是规避成本风险的利器
挣值管理(EVM)、数字化看板等工具的应用,颠覆了传统 “事后复盘” 模式。通过设置 CPI、SPI 阈值,结合实时成本数据与风险预警系统,可提前识别成本超支或进度滞后风险。例如,在施工阶段利用 BIM 技术整合进度、成本、风险数据,实现三维可视化监控,帮助业主及时决策,避免因信息滞后造成损失。
启发 4:跨阶段协同管理是提升咨询价值的核心
全过程咨询的优势在于整合设计、招标、施工、运维等阶段资源。课程中 “沙盘推演”“跨部门协同机制” 的理念,启示我们需推动各参建方打破信息壁垒。例如,在设计阶段组织施工、造价团队参与评审,优化设计方案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;在招标阶段协助业主选择高性价比供应商,从源头控制风险,真正实现全过程降本增效。
启发 5:应急储备金需 “分阶段动态适配”
应急储备金不能 “一刀切” 计提,而应根据项目各阶段风险特征动态分配。设计阶段可侧重预留设计变更资金,施工阶段重点应对现场签证与材料涨价,运营阶段则关注设备维护突发需求。同时,建立储备金使用审批与补充机制,结合风险发生概率动态调整额度,确保资金既能应对风险,又不造成闲置浪费。
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
在过往工作中,存在以下不足:一是各阶段咨询工作衔接不够紧密,如前期投资估算未充分考虑施工阶段潜在风险,导致后期频繁调整预算;二是成本估算方法单一,过度依赖经验数据,缺乏对复杂项目的精细化测算;三是虽使用数字化工具,但数据联动不足,未能实现成本、风险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预警;四是跨部门协同多停留在形式化会议,未形成风险共担、成本共管的有效机制。
未来工作中的能力改善和运用
优化工作流程:制定全过程咨询标准化流程,明确各阶段成本与风险管控要点及衔接标准,嵌入风险成本联动机制。
强化工具应用:学习并推广 BIM、EVM 分析软件、数字化看板等工具,组织团队培训,实现数据的深度整合与智能分析。
深化协同机制:定期组织业主、设计、施工等多方参与的沙盘推演与成本风险研讨会,明确各方责任,推动问题前置解决。
提升专业能力:持续研究行业前沿估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模型,积累项目数据案例库,提升全过程成本风险预判与应对能力,为业主创造更大价值。
第一组:孔丽洪
今天我学习《项目成本与风险管理实战》课程,3至5点启发:
启发1:区分了项目结算与项目决算概念。结算:对象是施工单位完成项目上的收付,单一对象,决算:对象针对甲方,是整个项目整体活动的最终结果,涵盖项目全面的营业活动。
启发2:做项目策划,估算和概算系数调整大,对乙方、甲方都有大好处。
启发3:从项目的后端走向项目前端的思维转变。
启发4:商务公关和公关话术可以扭转乾坤,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。
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:
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,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,带着深度技术要求去在开展业务和商务工作时,往往不能带来预期中的有效成果,应该注重行业的政策,了解评估风险和商务的策略和转变,采用技术和商业目的有机结合。
未来工作中的能力改善和运用
站在不同角度分析思考,得学会多维度多渠道实现项目有钱、项目赚钱。